【新区要闻】北戴河新区顺利完成机构人事制度改革
| 招商动态 |2016-04-15
4月11日,新区就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召开全区领导干部大会,市委常委、新区工委书记刘宝岐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会议为此次机构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新聘任的部门正副职颁发聘任书。
经过数年不懈努力,北戴河新区大发展的势头已经形成,急需一个高效的管理机构和一支堪当发展重任的干部队伍。但原有机构人事制度与发展的形势存在较大差距。首先,传统机构人事设置无法让干部职工在招商一线、项目一线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全区机构存在机构重叠、二级局冗长、职能交叉等一系列问题。新区自成立以来,行政、事业、企业各类人员混岗混编,存在吃“大锅饭”现象。在原来机构人事设置体制下,新区搭建的国际健康城、产业新城等八大发展平台,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工作上力量分散,不能捏成一个拳头,严重制约了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和落地。
新区机构人事制度改革自去年9月正式启动,借鉴了深圳前海、珠海横琴、沈阳沈北等地先进经验,坚持“机构精简、职能整合、结构优化、运行高效”的原则,按照“档案封存、全员聘任、绩效考核、以岗定薪”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体制优势,努力形成责权一致、精简高效的管理架构。
新区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在人员身份上“去行政化”,淡化行政职级,不再体现行政、事业、企业编制差异,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实行公司化管理,使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在机构设置上“大部制化”,整合优化管理机构和内设科室,取消所有二级机构和5人以下科室,推进大局办、大科室建设。在部门职责上“清单化”,理顺责权关系,界定职能范围,从制度上消除机关管理、审批、执法重叠交叉,权界不清问题。在内部管理上“扁平化”,将全区内设机构划分为职能服务部门、基层管理机构、项目建设平台三大类别,均由工管委直接管理,由原来的三级管理变为两级管理。在项目建设上“实体化”,以国际健康城、产业新城等8个项目建设平台为主战场,对项目建设和园区运营实现实体化运作,选聘优秀人才到项目平台一线工作,负责项目引进、开发建设、沟通协调、跟踪服务。在人员配置上“科学化”,坚持机关“瘦身”与基层“强体”相结合。精减工管委机关人员,加强基层一线、项目一线和执法执勤单位力量,使项目园区建设实现实体化和专业化。
改革后,工管委所属工作部门由41个整合为14个,减少66%;取消了29个二级局,内设科室由127个整合为75个,减少41%。原属职能部门的200名以上干部职工前往街道办事处和项目平台工作,基层一线、项目一线和社会管理力量得到增强。同时推行全员绩效考核制,建立差异化绩效目标考核体系,所有单位建立目标任务书,层层分解责任,采取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领导评鉴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内部考核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突出考核工作实绩,将考核指标全部量化,实现考核由“主观评价”向“量化考评”转变。改革打破了级别限制,推行绩效薪酬制,通过适当拉开部门和岗位工资差距,体现多劳多得、绩优薪优、奖优罚庸,实现薪酬管理由“固定工资”向“灵活薪酬”转变。对各部门正副职、内设科室正副职、一般干部全部实行5%的刚性淘汰率。
新区领导干部单启海、张士兆、张捍东、赵士国、崔东钢,新区法院院长邵中玲、检察院检察长熊伟出席会议。